媒體報導
-
白內障選對人工水晶體視力重返清晰 價格越貴越好嗎?
現代人生活中離不開3C產品,藍光對眼睛的危害不容小覷,長時間近距離的密集接觸,恐是誘發白內障提前報到的潛在風險!眼科醫師提醒,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退化性疾病,醫學上歸納老化和紫外線傷害為白內障主因;少數是因為外傷、虹彩炎或感染等,或是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,導致白內障提早生成。
-
黃斑部病變分乾、濕2類型 與血管不正常增生有關是它
陳逸川醫師表示,黃斑部病變會隨著年紀增長、老化,導致視力愈來愈差,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並非完全無藥可醫,針對老年性濕性黃斑部後方血管異常增生、滲漏出液體和血液而傷害到黃斑部,目前能透過「眼內注射」的方式延緩惡化,有效搶救視力。
-
遠視族群老花提早報到白內障也跟著來 這樣做1次克服
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,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人工水晶體不斷推陳出新,在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問世之後,不僅可以抗老花,從遠距到眼前33公分的閱讀距離,經由矯正都可以看得清楚,也讓患者在矯正上有更多選擇。
-
戴角膜塑型片最怕揉眼睛角膜破皮 這些情況應提高警覺
晶盈眼科診所陳逸川醫師透露,隨著疫情緩和,可以發現這半年至1年期間,孩童照護眼睛的狀況普遍不理想,原因恐是使用3C產品未保持良好距離,且使用時間太長,導致眼睛疲勞所致。為了協助孩子矯正近視,角膜塑型片自2007年引進國內起,使用者越來越多。
-
白內障非老人專利! 醫:這幾類人是白內障高風險族群
晶愛眼科診所醫師陳逸川表示,白內障並非年長者專利,許多高度近視患者會伴隨「核性白內障」,這類民眾年齡通常位於40至50多歲,本身有700至900度不等的高度近視,視力在求學期間、出社會時度數已矯正穩定,甚至到了30多歲度數也不會有改變,卻突然在1年內增加100、200度,甚至近視度數破千,主要原因在於水晶體「核」的地方快速混濁。
-
角膜塑型恢復白天正常視力 適用大人小孩但這些人除外
針對角膜塑型的矯正方式,陳逸川醫師說明,這是利用特殊設計的高透氧硬式隱形眼鏡,使用者只要利用晚上睡眠時間進行配戴,即可緩和、改變角膜弧度,隔天起床移除塑型鏡片後,將可維持清晰的好視力,到了夜晚視力就會恢復原來的狀態。適合近視度數在900度以下、散光在200度以內,8至9歲以上的民眾。
-
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? 醫師曝「1情況」須手術
謝明宏醫師指出,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會感覺到影像扭曲或斷裂,通常會有一眼先發生,一旦放任不管超過1個月以上,就可能嚴重影響視力及生活品質,且即使治療也無法保證恢復視力,除了遺傳和老化會導致黃斑部病變,患有三高的族群、膽固醇偏高、抽菸、高度近視、長期用眼過度、長時間暴露於光線之下等,都是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。而黃斑部病變大致可分為新生血管型疾病與非新生血管相關疾病(如黃斑部皺摺或裂孔)。
-
你也是3C追劇族嗎? 眼科醫師曝:白內障恐提早報到
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,臨床上常看到年輕患者高度近視、白內障也上身,必須提早動手術才能滿足對視力清晰的需求。就有1名54歲的男性,原有800度高度近視,10年前做過雷射近視後視力狀況良好,3年前到眼鏡行檢測視力,發現近視度數回來100多度,接下來每年增加約200度,視力每況愈下,直到前陣子就診時近視已回來700度,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核性白內障。
-
上班族退休年齡再延長 白內障危機恐影響你的職場表現
陳逸川醫師進一步解釋,以往治療白內障的手術傷口較大,且人工水晶體只能看清「焦點」的小範圍,遠、中、近焦點之間的焦段則會有些模糊不清,即使手術治療後,與發病前的視力相比仍有差異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