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水晶體再進化 全焦段克服夜間眩光即將引進台灣
【NOW健康 林郁敏/台北報導】年過半百是白內障發生的高危險群,然而,談及白內障手術,患者不免擔心術後疼痛、恢復慢,或者對於術後視力的恢復程度沒有信心,而通勤族、開車族或曾做過近視雷射的人也會擔心即便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,仍可能會有夜間眩光的問題,影響自身安全和視覺品質。
對此,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,現今治療白內障已進展到使用微創手術,手術前只需滴入具有麻醉藥效的眼藥水便可執行,切割的傷口小到只有0.2公分,再使用儀器進行超音波乳化術,用低能量將白內障吸出,並將人工水晶體對折,植入後再攤開便完成手術,術後恢復快,且無須縫合,幾乎無疼痛感,加上現在的儀器相較以往的設備,所需使用的能量較低,也因此增加手術安全性。
至於患者可選用的人工水晶體種類,陳逸川指出,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人工水晶體多採用光學繞射原理發展的單焦點、雙焦點及多焦點人工水晶體。其中,單焦點人工水晶體是所有光線聚焦在單一點上,在固定距離遠看時很清晰,但看中、近距離就會產生視線模糊;雙焦點則是在30公分的近距離及遠距離視力良好,60公分左右的中距離視線較模糊;多焦點則是能看清遠、中、近距離,但是較容易產生夜間眩光、光暈,以上這些水晶體都是聚焦在特定的點上特別清楚,點和點之間的視線可能沒有那麼清晰。
另1種用延焦段所設計的長焦段、全焦段人工水晶體,因成像原理不同,視覺品質更提升,從原本只有在聚焦點上的視線清楚,進化成點和點的區間都能清晰呈現,視覺延展性良好且自然,成像速度快。
長焦段水晶體特別有利於中、遠距離視力,像是開車看遠方和儀表板、切菜、打電腦等;全焦段水晶體則能看得清遠、中、近距離,視線清晰度更全面,更重要的是少了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夜間眩光問題,更有利於需要開車、通勤、戶外活動多,或是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。
陳逸川提到,全焦段人工水晶體將於今(2021)年1月引進台灣,讓追求視覺品質且有需求的患者能回復到較年輕的視力狀態,同時還能改善近視、遠視及老花,通常在治療白內障時,會先評估每位患者的視網膜健康狀況,再根據患者的生活型態、作息和用眼需求評估,提出最適合每個人的建議,才能真正發揮人工水晶體的功能,享受到它的方便性。